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6章 理圣朱熹


    “宋孝宗在继帝位的前一年,金帝完颜亮就撕毁和议举兵南侵。”

    “在朝中多数大臣主张逃跑的情况下,时年三十五岁的宋孝宗就曾主动上书,请求领兵与金军决战。”

    “因此,宋孝宗从骨子里是一个主战派。”

    “因而在继位后第二个月,就颁布手谕。”

    “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的大计。”

    “公元1163年五月,宋孝宗任命张浚为北伐主帅,展开隆兴北伐。”

    王阳明:作为孔子之后第一儒,素有朱子之称的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是唯一一个非孔子亲传弟子,却享祀孔庙的儒者。

    朱熹继承并发扬了以往的儒家思想,建立了一套庞大的儒学体系。

    理与气的关系,格物致知,三纲五常都是其核心思想。

    身为一代大儒,朱熹有着治天下的伟大抱负。

    所提出的重要理论思想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更是具备着敏锐的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

    理和气作为贯穿朱熹哲学的核心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复杂的关系。

    朱熹继承了前人思想中的理气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赋予理气不同的性质和地位。

    在朱熹看来,世间万物的形成与发展都以同一的理为规律。

    理是万物存在的内在规定,而气则运动流行以发育万物。

    理为本体,理气不离,理先气后。

    朱熹认为理是形而上的,具有纯粹的至上性,但朱熹同时还赋予了理太虚的作用。

    这既加强了理气和万物的联系,更巩固了理的本体地位。

    朱熹所阐述的理是形而上的,远早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其认为理是事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伦理道德层面的基本准则。

    总结来说,朱子的理学体系,博采众家之长。

    以理为本体,气为从属,理气共同构成现实的真实世界。

    格物致知也是朱熹理学思想的主要范畴之一,但由于当时社会的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具有两面性,对宋朝及元明两代有着深远影响。

    格物致知最早出现于儒家经典《大学》中,一直以来深受理学家们的重视。

    朱熹对格物致知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万事万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