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3章 律圣朱载堉

    “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朱载堉在那件土屋里居住了十九年。”

    “嘉靖皇帝驾崩后,隆庆继位,新皇帝赦免了叔父朱厚烷的罪状。”

    “朱载堉一家重回贵族阶层,此时的朱载堉已过了而立之年。”

    “虽说,朱载堉生活水平重回巅峰。”

    “但此时的朱载堉却早已不是那个懵懂少年,近二十年的困苦生活已让他养成了另类的价值观。”

    张居正:朱载堉七辞王位,淡泊名利归隐山林,成就布衣王爷的千古佳话。

    朱载堉原本锦衣玉食的生活,却因父王朱厚烷被无辜牵联而彻底改变。

    由于父王朱厚烷被无端夺去爵位,朱载堉的少年时代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朱载堉并没有消沉。

    反而将满腔的愤懑和对命运的不公化作潜心学习的动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与艺术的探求之中。

    也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磨练了朱载堉的意志。

    让朱载堉早早地看透了世俗的虚荣,对功名利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为了表达对父亲遭遇的不满,也为了逃避宫廷的束缚,年轻气盛的朱载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在宫门外搭建了一间简陋的土屋,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隐居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朱载堉远离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以此表达自己不羁的内心和对自由的向往。

    没有了森严的宫廷礼仪,朱载堉可以自由自在地与平民百姓交往。

    从农民、教书先生、郎中、算命先生,到吹拉弹唱的艺人、走街串巷的小贩,都成了朱载堉亲密的伙伴。

    朱载堉与他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生活智慧,这些经历也为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朱载堉虽然贵为藩王世子,但并没有高高在上,而是时刻心系百姓疾苦。

    河南地区遭遇大地震,百姓流离失所的时候。

    朱载堉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打开王府粮仓,赈济灾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除此之外,朱载堉还深入民间,推广种植柿树等经济作物,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甚至还编创了许多通俗易懂的小曲,用音乐这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教化百姓。

    劝导百姓要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