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1章 鬼圣蒲松龄



    “另一方面收集整理奇闻轶事,编写志怪故事。”

    “顺治十七年,蒲松龄与同乡好友参加乡试,未能中举,次年长子出生。”

    “康熙二年,蒲松龄再次参加乡试,依旧未能中举。”

    “因同病相怜,蒲松龄写诗给好友诉说失意的心情。”

    “好友劝说蒲松龄记叙志怪故事于科举无益,但蒲松龄未听从劝告。”

    “蒲松龄专心读书,致力于科举,对家中之事不管不问。”

    “起初蒲氏兄弟对蒲松龄参与科举能够体谅,但随着他几次乡试失败,蒲氏兄弟间渐生嫌隙。”

    “又因蒲松龄之妻刘氏婚前曾暂住蒲家,受到蒲母疼爱。”

    “引起蒲松龄两位嫂子的猜忌与不满,怀疑蒲母特殊照顾刘氏,因此蒲家被搅得不得安宁。”

    “康熙三年,蒲父觉得无法维持家业。”

    “便组织四个儿子分家,蒲松龄分得几亩薄田及三间破旧老屋。”

    “当年蒲松龄遭遇灾荒,庄稼歉收,勉强填饱肚子,使其无法安心读书与著书。”

    “因蒲松龄分家后生活贫困,好友邀请蒲松龄一起读书,为其提供能够静心读书的环境。”

    “蒲松龄就读好友家不久,有人讽刺蒲松龄与好友未能中举,并白占好友家便宜。”

    “于是耿直倔强的蒲松龄无法忍受闲言碎语,不愿领受好友的资助,便离开好友家去做乡村塾师。”

    “蒲松龄做乡村塾师时,教授孩子们《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和《孟子》等书籍。”

    “但因蒲松龄致力于科举,心思未能完全放在教学之上。”

    “此外蒲松龄性格耿直倔强,不肯对人低声下气。”

    “与人相处得好便继续教学,相处不好便会更换地方。”

    “因此生活不能安定下来,也未能摆脱贫困的家境。”

    黄龙士:蒲松龄科举不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原因。

    蒲松龄屡试不第的原因,首先就是官场黑暗。

    那时科举取士普遍偏重于出身背景和关系,没切实讲求真才实学。

    其次,蒲松龄是个性格放荡不羁,又不注重细节之人。

    那时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每篇文章由标椎的八部份组成。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文章格式死板,就连字数都有规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