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3章 儒家异类荀子

层面对别人指指点点,这是荀子跟其他儒生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荀子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不是批评和感动,而是扎扎实实的想办法解决一个现实存在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他把秦国评价为几乎完美国家的原因,因为法家在解决现实问题这方面确实做的不错。

    荀子到了秦国后,对秦国各种高度评价。

    秦王的威势已经超过了商汤和周王,所控制的疆域更是上古的圣王们所不能比的。

    但秦国还不完美,还差点意思。

    秦国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儒生,没有儒生帮助治国的话,那就称不上王道。

    而秦昭襄王生平最讨厌的,就是儒生们所谓的王道。

    王道这东西不能增加粮食产量,也不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荀子进一步的解释了儒学的作用,国君治理国家。

    如果用儒生当臣子,他们会特别敬业。

    因为儒生的人生目标,就是让他们的君主更加尊贵。

    王道的核心意义,就是在于增加君主的合法性和百姓对君主的认可度,

    给儒生一点权,儒生就是合格的官员。

    你把权利收回来,儒生就会遵从礼的框架,安分守己的当百姓。

    而且儒生不但自己安分守己,还会带动其他人安分守己。

    不管儒生自己混的有多惨,维护礼的原则和他们的人生价值是不冲突的。

    秦昭襄王对于这番话完全不感兴趣,其实背后隐藏的逻辑深刻。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看出其中的厉害,比如说朝廷向一个村子征税。

    如果百姓都认可这个朝廷的合法性,那么只需派一个官员过来,就能把税都给取走,很简单的一件事。

    甚至连官员都不用派,直接贴一张告示,老百姓就会主动的到指定地点去交税。

    可如果是山大王来收税,老百姓不认可他的合法性。

    那交税的意愿就很低了,就得加派一定的武装力量才能够达到目的。

    法家的特色就是不在乎你心里怎么想的,只靠刑和赏,敢不听话就收拾你。

    如此这般,为了保证执行力,你就得加派一些人手。

    导致收税的成本增加,只能加大税收,老百姓的反抗意愿就会更加的强烈,伱还得加更多的人手。

    从而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那原本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给搞复杂了。

    这样下去,一个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