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5章 兵权

那股人马到京还得一些时日,正事儿倒有得耽搁了。”

    人缘挺好的陆象先今儿仿佛变成了冷场王一般,他一说话,大伙儿又沉默下来。

    此事真是没办法,权力中枢要相互妥协,只能耗着耽搁日子,不然也没个强人出来镇住,有啥办法?

    长安的内耗最得利的自然是洛阳那边,西面没动静,时间拖得越久越对李隆基有利。刚刚秋收完,关东大半州县的赋税粮秣才运抵黄河大仓,尚未西调,正好便宜了造反的李隆基,他夺了黄河大仓之后是肥得流油,每天都在迅速发展壮大。有粮就有兵,只需假以时日便能收复四周郡县,征发府兵壮大实力。

    这么拖下去等长安派出大军征讨的时候,也不知道李三郎拥兵几何了。

    不过在武力上政事堂倒并不虚,京畿地区有大量精锐部队,边军李隆基暂时也动不了;国内的折冲府分布也是很不均衡的,唐朝的战略是以关中地区控天下,故关中道的府兵数目就比其他十五道的总和都要多。只要在经济补给拖垮之前对阵洛阳,长安的武力有绝对优势。

    陆象先和众人商量了一上午,对于让薛崇训领兵的提案没什么人反对,他便拟好折子提上去让“皇帝”批复。

    这事儿运作起来多费周折挺麻烦……本来就是高皇后召陆象先去说的事,现在陆象先又要递奏章让人批复,和脱了放屁一样。可程序就是这么弄的,宰相才有权提出策略,宫中只有同意或是否决的权力,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自己说要做什么事的,都是宰相要办事然后设法让皇帝同意。

    薛崇训得到了授以兵权的圣旨,反倒不慌了,他一面慢吞吞地让兵部预算军费,一面又要估算沿途各郡县应该准备的粮秣数目,说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际上正如程千里所料,他是在等陇右的嫡系人马到京。

    自己在兵事上的修为有几斤几两薛崇训还是清楚的,他虽然不修兵法,但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要找信得过又有才能的人帮忙。至少比那些自以为是的将帅要好不是,比如几十年前大非川之战的副将,本身就没多少水准,还不听主将薛仁贵的军令,导致一败涂地全军覆没,岂不悲剧?

    他记得《资治通鉴》上还记载了个唐朝的将领打仗很搞笑,引用上古战例,想用火牛冲阵,结果不战自乱,敌军还没来就自己溃败了。薛崇训没看到战役结果之前,还觉得那人挺有想法的……可见自己率领小股人马械斗还成,要是指挥大战,胜负恐怕只有碰运气了。

    薛崇训这么磨磨蹭蹭的,反倒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