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2章 命运齿轮,提前转动!



    王逸离开4S店,并没有狗血的装比打脸剧情。

    当然,若是BBA的话,有可能会敷衍他。

    毕竟这是2011年,狗眼看人低的多,崇洋媚外的也多。

    比如做手机,在2023年用国产屏,就是爱国,支持国产供应链!

    要是在2013年用国产屏,就会被骂成山寨屏,坑骗消费者……

    当年的国产屏,的确不足。

    可国产屏没人用,没人支持,也就没钱去研发,也就难以进步!

    哪怕前世京东方的崛起,都全靠华为的鼎力支持!

    王逸当下通过电商+女性服装行业赚钱,以后资金充裕了,自然会涉足科技领域。

    甚至有心布局手机上下游产业链,比如投资优质屏幕工厂,电池工厂……

    至于芯片、半导体就难了,烧钱太厉害,见效又慢,王逸自己搞不来。

    最多几年后资本有了,招募精英,布局芯片研发设计。

    至于造芯片,还得交给第三方,中芯国际代工!

    只是中芯国际被西方封锁限制,缺顶级光刻机,这是个最大的问题,王逸也束手无策!

    因此,他决定去北航,请北航去做。

    为什么王逸大学选北航?

    作为国防七子之一,北航要技术有技术,要研发有研发,要钱有钱。

    十年后,北航一年的经费都超一百大几十亿,就算现在,也有近百亿!

    若是说动北航,在2011年就投入巨资,研发半导体产业链,甚至光刻机,说不定命运的齿轮,都能提前转动!

    当然,光刻机乃至整个半导体上下游的产业链,都得一并布局,这种艰巨的任务,北航都不够,得要官方出手,动用大国机器!

    实际上,2011年国内半导体技术,与全球的差距,还没有十多年后那么大。

    光刻机技术差距也没有那么大。

    85年,国产光刻机与欧美顶级光刻机的差距,只有七年!

    只是90年代“造不如买”的思维,导致国内企业大都放弃了光刻机的研发,直接购买国外产品。

    这才导致二十多年过去,国外光刻机技术突飞猛进,国产却停滞不前。

    哪怕还有个别企业,依旧从事光刻机研发。

    但资金有限,又有国外技术封锁,也没有上下游产业链配合……

    哪怕投入巨资潜心研发,用了很多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