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9章 谁更执拗

    杨国忠遂话锋一转,又道:“只是,薛白才从南诏归来不久,还请容臣寻一个恰当的阙额。”

    “杨卿看着办,莫忘了。”李隆基心思并不在此事上,想着河北之事,微微蹙眉,“孙孝哲与太子的冲突,想必你已听闻了。”

    “臣听闻了。”

    “你是宰相,以为该如何处置?”

    杨国忠干脆利落地道:“臣请斩吉温、孙孝哲!”

    这是元载的建议,不必给出理由,因为这本就是不太方便说出口之事,只需摆出了坚决的态度,迫使圣人下定决心。一旦处决了吉温、孙孝哲,难题就会被推到安禄山头上,杨国忠就能掌握主动权。

    前提是,务必扛住圣人的压力,得让圣人感受到朝臣对安禄山一系的强烈不满。

    然而,李隆基已目光深邃地盯住了杨国忠,迫使杨国忠低下了头。

    “斩吉温、孙孝哲容易。可朕问你,安禄山遣使回京献俘,人却被斩了,后续如何安抚?”

    “臣以为……安禄山纵容、乃至于授意部属行凶,朝廷该遣使问罪,罢其范阳、平卢节使度。”

    杨国忠语气微有些颤抖,显得底气不足。

    “何人可代?”

    “臣有两个人选,一是哥舒翰。”

    杨国忠拜相以后便在笼络哥舒翰,如今彼此关系还算不错。倘若哥舒翰调任范阳,陇右出了阙,元载因王忠嗣的关系举荐了李光弼为节度留后。

    然而,李隆基直接皱了眉,凝视着杨国忠,是在怀疑这位宰相的能力。

    近年来,青海大战频发,与吐蕃之间局势激烈,同时西域也是纷扰不断,这种时候根本就不可能调动哥舒翰。

    杨国忠在这种军国大事上确实没见识,感受到圣人的不满,心虚不已,假装自己是抛砖引玉,连忙接了一句。

    “臣的第二个人选,是鲜于仲通。”

    “呵。”李隆基不屑地嗤了一声,“你当河北形势可与川蜀相提并论。”

    河北地处边境、胡汉相杂、民心不定,治理难度远非川蜀可比,鲜于仲通任剑南节度使尚且吃力,与安禄山更是没得比。

    杨国忠不敢辩驳,也没有了更好的人选,一时踌躇无言。

    李隆基见他无言以对,岔开话题,先问了一句别的,道:“你前日批的折子,朕看了,让安思顺留任了?”

    “回圣人,是。”杨国忠道:“安思顺久在边军,功勋卓著……”

    李隆基不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