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9章 敌我

宋家子弟出来寒暄了一会,宋勉招待薛白在山上的阅岩亭上饮酒、看日落。

    阅岩亭说是亭子,其实是建在首阳山顶的楼阁,站在楼上眺望远方,风景简直是无与伦比。

    北望,最远能看到太行山,巍巍高山如横空出世,山下黄河滔滔,一泻千里,气魄雄壮;东望,可俯瞰中原,梁宋之间山峦陈布;西望,依稀可见洛阳城的恢弘格局;

    南望,嵩山众峰直插云宵,洛水、伊水汇聚在偃师。

    “到了此处,不必担心隔墙有耳,可与薛郎说些心里话。”

    宾主落座,宋勉斟了一杯酒,道:“这偃师县里,吕令皓、高崇、郭涣狼狈为奸、欺下瞒上。郭万金、郭元良父子则牵线搭桥,沿着这条水路,往河南府搭上令狐滔、周铣。

    说着,他起身,先抬手指向了南面极远处的洛水,之后转到楼阁另一面,指向了北面极远处的黄河。

    “沿着黄河往上,陕郡太守窦廷芝,水陆转运使王锁,这些都是他们的同党。”

    薛白道:“虽是显而易见之事,但终究是要证据。至少得有账册,否则连他们吞了多少田地,偷了多少税赋,我们连具体的数都说不出来。”

    宋勉道:“有,彦暹暗中搜寻了证据,他本想将这些证据呈给府尹韦公。据我所知,他遇害的那夜,他的随从王仪该是逃脱了,证据当在其手中。

    薛白问道:“王仪是如何逃脱的呢?”

    “这…..这就不得而知了。”

    “那宋先生可知王县尉究竟是如何遇害的?”

    “我愧对彦暹。”

    宋勉目露悲怆,将杯中酒倒在地上,祭奠了王彦暹。

    “他本已准备把证据递交韦公,临头却又要再去查深一些,那夜我们约在首阳书院相见,当时雨下得很大,我苦等一夜,只在次日得到他丧命的消息。

    “凶手是谁?

    “当是吕令皓、高崇,唆使了漕河上的渠头动的手。”

    “渠头?哪个渠头?”

    “此人虽有姓氏却少有人提,连县官们也只以‘渠头’呼之。”

    “为何?”薛白问道:“害怕他?

    “倒也不是,他姓李,排行第三,早年间都呼作‘李三儿’,如今则都叫他‘渠头”渠帅’,漕河上帮派林立,但在洛水这一段,倒无人可盖他的风头。”

    宋勉是名家出身,显然瞧不上这种草莽无赖,但隐隐地似乎有些许忌惮。

    “这渠头虽不入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